基层动态
基层动态
同仁医院支部集体晋谒邓演达烈士墓
4月20日,同仁医院支部全体农工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在支部主任委员陆重琳、副主任委员冯艳蓉的带领下,集体晋谒了邓演达烈士位于麒麟门外的殉难处和中山陵内的陵墓。
邓演达烈士殉难处位于中山门麒麟门外沙子岗解放军临汾旅某部营房内。支部一行从宁杭公路边进入部队营区,随地形蜿蜒的山道通向一个集散广场,广场边置一卧碑,碑面镌刻由农工党江苏省委撰写的邓演达烈士生平、被害经过和殉难处修建情况介绍。沿山势层层向上,经过龙柏相拥的青石台阶甬道到达一个90平方米左右的悼念平台,再上六级台阶是一个祭祀台,中间斜放着三个汉白玉雕花圈,左右是三迭落的花坛。祭台上方为国民党高级将领陈铭枢所立方尖碑,国民党党徽和“故友邓择生先生之墓”九个阴文大字依然清晰可见。
在祭祀台上,全体农工党员默然肃立向烈士行三鞠躬礼、默哀沉思,并由1名党员和1名入党积极分子手托花篮缓步走向墓园将标有“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的花篮敬献墓前,支部主任委员陆重琳亲手捋过挽联....之后大家极目远眺才发现此时的沙子岗一派绿意葱茏,而在80年前,一代英杰却是在月黑风高之夜壮烈离去。时间回到81年前的1930年,时年36岁的邓演达先生在上海领导成立了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农工党前身),旗帜鲜明指出,要革命首先要反蒋,并决定开展武装起义。1931年他被叛徒出卖后被捕,并于同年11月29日晚被蒋介石秘密杀害于此。
邓演达出生于广东惠阳,却在南京战斗和牺牲。1953年农工党中央建议在邓演达烈士殉难地南京修建陵墓,这项建议得到中央人民政府的赞同。1954年江苏省和南京市人民政府邀请各方面人士讨论陵墓选址,经多方论证,最后大家认为在紫金山南簏的灵谷寺以东建墓最为合适。这座墓由我党党员麦保曾同志亲自设计,陵墓坐北朝南,依山而建,占地面积约2300平方米,分墓道、墓室和墓园三部分。墓碑正面镌刻由何香凝亲笔书写的“邓演达烈士之墓”七个阴文金色大字。
如今,烈士在南京的土地上已静静地躺了80年,烈士的思想、烈士的精神和事迹一直在影响和教育着一代代中华儿女。今天的南京和全国一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成为一座基本现代化的都市。邓演达先生提出的一些富民强国的政治主张和理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努力奋斗下,已在中国成为现实。农工党为有邓演达这样的伟大人物而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
(何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