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基层动态

基层动态

“人民满意的卫生工作者”暨“十佳医生”——韩树萍个人先进事迹报告
日期:2013-01-29 浏览次数: 字号:[ ] 视力保护色:


         “人民满意的卫生工作者”暨“十佳医生”
               ——韩树萍个人先进事迹报告

                 



                 



                 



    凡为医者,需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亦要有高尚的品德和济世的良善。孙思邈曾说:“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皆如至亲之想。”
    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儿科主任韩树萍正是这样一位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医生。韩树萍主任医师于1993年毕业于南京医科大学儿科系,现为市妇幼儿科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儿科学博士。曾在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医学院儿科、美国克罗拉多大学进修,取得美国新生儿窒息复苏上岗证及教师证,对儿科临床疾病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对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新生儿急重症病救治、早产儿管理、院内感染的防控、新生儿黄疸的诊治,儿童呼吸道疾病诊治、营养性疾病的诊治。主持并完成多项国家、省、市科研课题。
    由于新生儿的特殊性,在临床工作中时有紧急情况发生,复杂多变的病情、高效率高强度的工作性质是每个新生儿科医生所必须面对的。
    2011年4月30日,一位RH阴性血型妊娠妇女即将分娩,然而经过检查,该妇女不仅血型罕见,且之前曾有过妊娠期间胎儿宫内产生溶血反应而终止妊娠的经历,同时还伴有妊娠高血压、子痫前期等产科高危因素。韩主任立即下令儿科医生提前做好准备,以策万全。
    4月30日深夜1:00,静夜中的新生儿病房却毫不平静,一场争分夺秒的战役正在展开,竭尽全力从死神手中夺回这一对患儿,成为韩主任及儿科医护人员们唯一的信念。整个抢救过程通过外周血管同步换血的方法,准备好充足的Rh阴性的O型血液来洗涤患儿体内的红细胞,术中留置一条外周动脉和一条外周静脉,用于血液的同步输入和抽出,确保了手术的安全可控。两台手术有条不紊地进行,整个换血过程持续约3个小时。得知了这一喜讯的患儿家属终于放下了心,而病房中的韩主任及医护人员们却没有丝毫的松懈,后续的巩固治疗还在继续。纵然劳累和疲惫,可医生和护士们说韩主任在抢救结束后不经意流露的笑容令他们感到拯救生命而获得的喜悦,是如此令人欣慰。这一感人场面在“周涛讲故事”和多家媒体报道。
    2012年春节前后,正值分娩的高峰期,由于季节因素,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的数量较其他月份有明显的增长,面对增加了近一倍的工作量,韩树萍主任周密筹划、冷静部署,合理安排人员,尤其是节假日期间的排班,更是经过了细密认真的思考,以达到人力资源最充沛的利用。她本人更是身先士卒,加班加点,除必备的专家门诊外还利用空余时间来病房巡视,了解患儿的病情,进行诊疗,并指导下级医生应对各种突发事件。
    有时夜间来了危重病人,她便要不辞辛苦地从家赶到医院,连夜抢救,监测心率、血压、呼吸……直到患儿脱离危险,却顾不上休息,继续投入到第二天的工作中去。记得她曾经说过,在女儿三岁生日那天,她原本说好了和爱人一同带孩子去逛街,可因为床位上的患儿病情危重,忙于治疗,她已然将此事抛到了脑后。那时通讯并不发达,直到晚上九点,爱人带着女儿来到科室里找她,她才想起之前答应了幼小的孩子,要抽空陪她。
    高风险、高强度、高效率的工作一直伴随着她,她不知疲倦地挽救了一个个新生命,将那些出生就被死亡触碰的孩子们拉回了生命的正常轨迹。在这个迎接初生的地方,她就像是守护在孩子身边的天使,用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托起了希望。
    在她的带领下,妇幼儿科建立了省内首家以优势临床技术为支撑、产儿合作的全程新生儿三级临床医疗模式,此模式得到同行的认可并在多家妇幼保健院推广。为降低新生儿窒息死亡率,她结合本院的实际,率先开展了一系列新项目、新技术,主要有新生儿呼吸急救新技术,其中“高频叠加常频通气在新生儿机械通气中的临床应用”获得南京市新技术引进奖一等奖。她采用在国外先进的新生儿复苏培训互动式教学方案,培训省内外产儿科人员千余人,使学员熟练掌握新生儿窒息复苏流程,从而减少新生儿窒息死亡率及并发症。2006年起,开展了串联质谱筛查新生儿氨基酸代谢病人19例,其中一例基因诊断的瓜氨酸血症病儿经过抢救与随访治疗,为我国唯一存活至今的新生儿瓜氨酸血症病例。在她的主持下,妇幼儿科于2009年绘制了我国第一个新生儿小时胆红素百分位曲线图,提出小时胆红素在预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作用,并主持全国多中心的研究。
    在她的带领下,市妇幼儿科的科研水平和综合实力逐年上升,至目前,该科抢救最小胎龄25周,最轻体重700g。2009年,南京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被确认为“江苏省省级临床重点专科”。2011年,她本人获“江苏省医学重点人才”。
    “学不贯今古,识不通天人,才不近仙,心不近佛者,断不可作医以误世。”作为科室主任,韩树萍不仅重视科室的业务水平、科研力量,对新生儿科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责任意识也有严格的要求。她坚信挽救生命不仅要有精湛的技术和医护的通力协作,更需要高度的责任心、爱心、细心和耐心。
    对于家境贫寒的病人,她能充分考虑家属的经济状况,为病人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她常说:“宝宝身患疾病,对这些家庭来讲已经是莫大的不幸,我们不仅要减免孩子身体上的痛苦,也要让病人家长们感受到爱和希望。”遇到家属对医护人员抱有不满情绪时,韩主任总能够站在家属的角度考虑,自我批评,找出工作中的不足,并加以改进。
    医生和护士们说:
    “主任每天都是最早到病房的,如果早晨要上专家门诊,到的会更早。每天早上和下午都要巡视病房,查看患者病情。”
    “工作中的主任一直是严于律己并且严格要求我们恪尽职守,不得有半点马虎,而在生活中她又是乐观开朗、和蔼可亲的。她常说‘我们要对得起这些孩子,对得起孩子的父母’。”
    患者家属们说:
    “我家宝宝是韩主任救活的 生病的话 一直都是找韩主任看 很少会遇到这么好的医生 觉得宝宝比较幸运。”
    “韩主任医术高明,对待我们病人非常耐心,我们有听不懂的地方,她都会细心讲解。如果不是她,我们的宝宝恐怕就保不住了。”
    “该医生医术精良,知识渊博,医德高尚,耐心仔细。”
    2012年9月,韩主任获得中国医师协会、中国预防医学会、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联合颁发的“感动未来奖”,当问及主任获奖感受时,她却说:“科里感人的事迹每天都在上演,我不过是其中之一罢了。”
    病家求医,寄以生死,医患之间的关系攸关性命。对于每一个家庭、每一对父母而言,新生儿不仅是生命的延续,更是幸福的源泉。在韩树萍主任的从医生涯中,她的温情感动了无数患儿的父母,使许多濒临绝望的家庭看到了希望。为患儿保驾护航、救死扶伤已经成为她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为患者服务已变成了她一种本能的意识和精神!在这种精神的感染和引导下,妇幼儿科的医护人员们不管苦与累,将生命之初的那一缕柔光紧紧握在手中,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厚德爱生,精进释悦,不断谱写感人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