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育

当前位置:首页 > 主题教育

主题教育

收获、感悟、成长
日期:2012-07-16 浏览次数: 字号:[ ] 视力保护色:
                    收获、感悟、成长

    2012年初春时节,天气并不爽朗,淅沥小雨线珠般直往泥土中钻。带着潮湿和忐忑不安的心,我有幸参加了农工党南京市委组织的的基层组织负责人培训班。在为期3天的学习+户外体验式培训中,深刻感受到了我们农工党人的团队魅力,开阔了眼界,触动了心灵,进一步增强了爱我农工的意识。
    整个培训由理论学习、座谈交流和户外体验组成。来自全市各在职支部的36名支部主任、委员从繁忙的岗位上走出来积极参加培训,市委会驻会副主委孟钵出席开班仪式并讲话,副主委王文梅到会并主持。
    4月20日上午8:30,基层组织负责人培训班在机关会议室正式开班,中共南京市委统战部党派处处长陈玉柱在第一堂课上从实践角度系统讲授了统战理论、参政议政、基层组织建设,他指出,新时期新阶段民主党派工作地位和作用更加重要,我们要创造有利条件开展工作,努力把统一战线建成“团结之家、交友之家、建言之家、温暖之家”。农工党江苏省委党史研究专题组组长、原南京市委副主委王宗宏在第二党课上以史料图片形式讲述了:大革命时期邓演达和毛泽东的交往、迎接曙光——农工南京地方组织全力支持配合中国共产党解放南京等史实,使基层干部更加感性地深入了解我党的优良传统和做好政治交接的重大意义。第三堂课上,市委会组织处副处长庞玉梅详细解读了《农工党南京市委基层组织工作制度》,宣调处处长庄亚非认真介绍了近期市委宣传与调研工作的重点内容。王文梅副主委在当晚召开的交流座谈会上谈道,新的历史时期,各级组织对基层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大家兼职做基层组织负责人一定要认真、负责地通过各种方法和路径汇集成员的集体力量做好党派工作,基层组织负责人要弹好钢琴,做一名“钢琴家”,合理安排本职工作和党派工作,通过负责人的努力,使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更加规范、科学地开展。
    孟钵副主委在开班仪式上强调:作为8大民主党派之一,农工党与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的历程,也是农工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在当前时机着重搞好政治传承交接的历程。而基层组织是民主党派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党的方针政策的执行者和直接推动者,是联系广大成员的桥梁和纽带,只有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基层组织凝聚力,才能建设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参政党,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收获:  
    一种故事。
    培训班第二堂课上,农工党党史专家王宗宏用幻灯片形式向在座的学员们展示了一幅幅珍贵的史料图片,他以一个丰满的历史人物、生动的历史典故为线索,详细讲述了农工党先辈邓演达创建农工党的历史,介绍了农工党响应中共中央“五一”口号参加新政协会议的历程。当王老提到南京这座城市涌现出来的一张报纸、一位烈士时,我的目光伴随他的讲解而有些湿润了:农工党南京市委党部委员——刘启伦,1949年4月前往上海商讨迎接解放和策反敌军工作,5月被捕,5月21日被害上海宋公园......,然而4月23日南京解放,5月24日上海解放,就在这4与5间的短短2个数字却让英雄诀别。1950年刘启伦被上海市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并被迁葬于上海龙华烈士陵园永远安息,成为南京农工历史上唯一一位革命烈士的同时,也真实演绎着农工党具有光荣的爱国革命传统——自1930年成立以来,在血与火的考验中,逐步走上了同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道路。60多年后的今天,作为农工党人后辈的我们并没有忘记他。 2010年6月,农工党南京市委领导和党史小组成员专赴烈士故乡,寻找到了烈士亲属,代表我委全体党员表达了对烈士的崇高敬意和对烈士家属的亲切慰问,我们将永远缅怀刘启伦烈士,我们将永远善待烈士家属,以告慰先烈的在天之灵!
    培训班归来后,我根据王老的指点去了南京城东的苜蓿园大街,当年的蜿蜒小路已经开辟成了一条宽阔大道,在48号的门牌下我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走进门庭沿扶梯径直上下,去感受这位农工党人曾经奋斗的痕迹。物是人非,欲语泪流。但无论怎样,透过 48号门牌二楼小窗所折射出来的是一个坚贞不屈,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年轻的宝贵生命的刘启伦烈士。我想他是我们农工党人的骄傲,更是我们农工党南京市委的骄傲……
    一种人生。
    正值“人勤春早”时节,泰州溱潼古镇、乔园景区、兴化千亩油菜花基地随处可见大地柳绽新绿、芳草初萌,车来人往、文化活动频繁的一派生机勃勃、丰富多彩的生活景象。我们培训班学员在两地留下了这样的行程足迹:实地考察了泰州凤城河景区内的桃园碧水蓝天与文化建设相得益彰情况,溱湖国家湿地公园的湿地生态环境与里下河水乡民俗文化情况;考察了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乔园现今情况,兴化千岛油菜花节水乡民俗与人文景观结合利用等情况,并利用晚上的时间举办基层组织负责人座谈会,听取大家在基层组织管理和文化传承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
    在泰州乔园、溱湖湿地,市法律支部杨清贵、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支部刘辉、栖霞区综合支部谷汉章、栖霞区医务支部宋爱国和我结伴而行、互相照应。或是驻足观赏湿地中的各种鸟兽、或是在乔园凉亭中小坐、再或是泛舟河上学唱原生态歌曲,彼此结下了无比深刻的友谊。一路走来,街区古镇文化和乡村旅游所形成的巨大效益给学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从每一位学员身上似乎都可以感到,他们时刻心系发展、心系民生,“这个地方真好,和许多地方一样,正在发生着与时俱进的变化......”每每听到这一句话,我都不由得感慨现今我们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民生建设落到实处,干部群众的精神状态良好, 而这其中不乏我们农工党人一代又一代前仆后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经济社会发展所作出的重要贡献。
    感悟:
    自从我工作之后,能静下心来学习的机会少之又少,屈指算来,加上此次培训也仅有4次。我珍惜每一次培训的经历,那样的时光能让我重温当年学生的经历,那是一种努力忘我想要汲取更多知识、积蓄更多能量的简单思维,一心只为着理想中的某个目标而去奋力迈进一大步。我并不能算得上是一个真正的基层组织负责人,只是很幸运的拥有了这样的学习机会。三天两夜,也许看上去很短暂,但就在这短短的时间里,我却收获许多,感悟许多,成长许多。 “油菜花互助小队”是我与另6位学员在2天的户外交流中自发形成的响亮而又震撼的名字,“结伴而行、相互照应”成为我们的共同心声,更是全体36名学员的共同心声。一路同行,我真切看到了农工党人敢于承担、甘于奉献、团结互助的精神风貌,亲身感受到了农工党人彼此真情温暖所带来的喜悦和幸福,此时此刻幸福就转变成一种感觉、一种心情、一种过程。
    成长:
    有人说,人生的终极目标是幸福。当我们携手共攀眺望塔俯视万亩油菜花的时候,我从同伴的眼睛里读到了幸福。只是我在幸福之余并不满足,总觉得自己还有很多做得不够完美的地方:如果我能在课堂上多掌握一些理论知识要点,在调研体验课上多了解一些民俗文化的话,似乎这次学习的成绩还可以更好一些,自我提高得更迅速一些…….
    当培训结束,一个人安静下来、仔细思考的时候,我似有所悟:原来,这3天,我们收获的,不只是丰富的知识,还有真诚的朋友。当你打开心门,真诚的付出以后,回报将不期而至。微笑的面容、赞许的眼神、温暖的握手,总在提醒我们,真心是彼此的,而不是单方面的。于是,在绿树流水之畔、在金色菜花之间,我学会了承担,懂得了感恩,明白了更多关于人生的道理。是啊,人总在慢慢长大,转过头去观望来路之时,其实又会是另一种美妙的享受。突然,我爱上了这种成长的过程。或许,一种潜在的力量一直在激励着我,年轻着,就要努力,就要坚持,就要勇敢走下去,迈开坚毅的脚步,走出那一片属于自己的精彩天地。
                                                                                                (何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