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重要新闻

重要新闻

用药断毒瘾 让爱感化人
日期:2014-07-22 浏览次数: 字号:[ ] 视力保护色:

用药断毒瘾 让爱感化人

(本文转载自《人民政协报》2014-07-21 06版)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禁毒工作的意见》中提出,扩大戒毒药物维持治疗覆盖面,提高戒毒实效。加强戒毒康复人员就业帮扶和社会保障工作,加强吸毒人员艾滋病防治工作,加强跟踪管理和行为干预。

戒毒药物维持治疗一个很重要的类型便是美沙酮社区维持治疗。美沙酮是一种人工合成的麻醉药品,可以有效控制海洛因毒瘾,副作用较小。由于美沙酮是国家管制的麻醉药品,患者每天需要到经省市卫生、公安和药监部门批准开办的医疗机构,当着医务人员的面服下。通过对吸食毒品成瘾者进行长期维持治疗,可以减轻吸毒者对海洛因等毒品的依赖、减少因吸食海洛因等毒品引起的疾病、死亡和违法犯罪,逐步恢复个人的社会功能。

目前,我国有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800多个,绝大多数归属于公共卫生序列(由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管办)。就让我们走进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了解一下戒毒门诊的故事。

记者见闻:门诊工作者如何“解毒”

新街口是江苏省南京市最繁华的商圈。在新街口商圈范围内,南京市朝天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设有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这家于2006年2月22日开诊的门诊,面向南京市所有海洛因成瘾者提供医疗服务。11名医务人员和4名保安,维持着这家门诊365天不间断运行,朝九晚五,中午不休息。

7月8日,记者和南京市政协委员、农工党南京市委组织处处长庞玉梅一起来到朝天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院门口,沿着一条二三十米长的专用通道走到底就是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

他们只是“慢性病病人”

走进门诊,门诊主任许关怡笑眯眯地站在大厅,病人来了大多会和她点头致意。2006年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成立时,要从医院内科抽调人员。其他同志有顾虑,作为科主任的许关怡便毅然挑起了担子。这一挑就是8年多。这些年,门诊的工作人员换了一批又一批,许关怡却一直坚守在这里。

“关键是你怎么去看待这群人。从医学的角度说,美沙酮可以有效控制海洛因毒瘾。他们每天来门诊喝一次药,其他时间都可以和其他人一样。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患者也要每天吃药。作为一名医生,在我看来,他们就是慢性病病人。”许关怡说。

言谈间,一名身材瘦削的男士拄着拐来到门诊大厅。他熟练地走到医生处,拿着医生开出的一张红色处方,交上10元的治疗费,径直走到发药窗口,护士将橙色的美沙酮液体倒至透明的一次性杯子中递给他,他咕咚一口就喝了下去,然后离开。紧接着,一名年轻的女士来到大厅,她多开了几张单子,除了一张红处方,医生还给她一张尿检阴性的证明,她会将这个证明交给户籍所在的社区。“昨天我做了尿检,医生根据尿检给我确定剂量。”她告诉记者。

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的病人每月要做尿检。门诊会根据尿液、体格检查等各项检测不断调整病人的剂量,剂量最大的一天要喝200毫升,最小的隔天喝2毫升。为了防止病人偷吸,门诊在一个月之内会不定时做尿检。对尿检呈阳性的病人,许关怡和同事们会同病人一起寻找原因并进行心理疏导和行为干预。

“其实,我们也有手段对病人进行惩罚。但是我们门诊从来不用。为的就是让病人到这里可以敞开心扉。”许关怡说。

“解毒”还须解开心结

“让病人敞开心扉”是这家门诊的工作诀窍。这并不容易做到。由于毒品对人脑神经的伤害,长期吸食毒品后,病人往往自卑、易怒、偏激甚至仇视社会,再加上社会环境的现实,病人很容易自我封闭。

在日常工作中,许关怡和同事们不仅提供医疗服务,还经常承担心理辅导、健康知识宣教等职责。起初许多患者对工作人员缺乏信任,有的人会提出索要超剂量美沙酮等无理甚至非法要求,一旦得不到满足就会辱骂甚至威胁工作人员,几乎每一名门诊工作人员都有被病人谩骂的经历。门诊的许多设施也因为病人无理取闹屡次遭到破坏。工作人员则不懈努力,通过心理干预及行为干预纠正他们的不良认知。

曾经有一名心理毒瘾很重的病人,甚至做过开颅手术也未曾戒断心理毒瘾。来到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许关怡和同事们给他做心理辅导,发现他缺少温馨的环境。于是又约上他的父母、妻子一起做心理辅导,帮助他和家人一起树立戒毒信心。开始的时候,每周一次辅导,后来慢慢变成了一个月一次。至今已经有三年多没有复吸。

每到春节前,门诊都会对一年来坚持喝美沙酮,并且各项指标正常的病人进行表彰。表彰会也是联欢会,难得参加聚会的病人们齐聚一堂,院长来给获奖的病人颁奖,工作人员拿出自己的收入给表现好的病人买小礼品进行奖励。

“吸毒是自卑的,但是来到了美沙酮门诊,我重新获得了做人的尊严。无论是主任医生的循循善诱,还是马老师的亲切和蔼,都使我脸上重现了久违的微笑。感谢所有的管理人员!”一名病人在门诊留言簿上写到。另一名病人则写道:“感谢政府为我们做了这么大的一件好事,让我们重新回归社会,我很感激,现在原来卖毒品的人又是降价又是免费,我是不上当了,再也不碰毒品了。”

开诊以来,该门诊“档案记录”治疗人员共有1458人,目前每天到门诊进行维持治疗的有500人,治疗年保持率90.2%,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门诊每年对病人一对一的心理干预400余人次,小组活动每年200余人次。8年来面对日均450人次的门诊量,未发生任何医疗事故。门诊分别在2008年、2012年被国务院艾滋病防治委员会办公室授予全国优秀门诊称号。

财政不支持、居民不理解美沙酮门诊进退维艰

“许主任和同事们一心扑在病人身上,有的病人都喊她‘妈妈’。病人却不知道,‘许妈妈’因为工作耽误了自己。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没有对应的职称体系,还有几年就要退休的人了,到现在还是在内科时评的副主任医师。”朝天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曹松华叹了口气。

不过,最让曹松华和同事们叹气的还是周边人对他们的不理解。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想扩建,周边的居民就纷纷来表示抗议。从门诊开诊以来,让门诊乃至整个医院搬走的声音就没有停过。为此,医院只好准备将离周边居民较远的一处门面房收回,改做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的诊室。

“在新街口这种核心地段,130平方米的门面房,能租多少钱,不用说,你也明白。而且,我们只是一家社区医院,在全南京三家有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的医院里级别最低,门诊量却最大。原本国家对公立医院的投入就不足。这笔租金没了,压力更大了。”曹松华说。

许关怡也有自己的担心:“美沙酮维持治疗主要针对海洛因,对新型毒品效果不佳。现在新型毒品势头很猛。我很担心新型毒品对年轻一代的影响。”

病人心声:美沙酮治疗让我获得新生

程新(化名)是朝天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的老病人了。门诊开诊不到10天就来了,他的母亲在报纸上发现了这个门诊,就让他来,他也一直坚持到现在。这8年间,他结了婚,还生了个女儿。

“和吸毒的时候比,我觉得我现在过得就是天堂般的日子。能有今天,我最感谢的就是我妈和许大夫,我把许大夫也当做妈。”程新说。

程新1993年在广东工作时接触到海洛因。“那时候钱好挣,一天就能挣个四五千港币,就有毒贩子找上门来了。说抽这玩意儿‘时髦’,一天也就花一两百港币。结果后来不仅抽光了积蓄,为了戒毒还花了家里几十万,都快把家败光了。”程新说。

1996年,程新回到南京,那时,将近1米8高的他,只剩下不到45公斤的体重。“如果一万个吸毒成瘾者只有一人能戒断毒瘾,我也要让我儿子成为那一个。”程新的母亲经常把这句话放在嘴边。从此之后,南京市面上只要出现了一种戒毒方法,程新的母亲总会去了解情况,送儿子去治疗。家里多年的生意也为此停顿。

母爱是伟大的。但是在与毒魔争夺儿子的角力中,母亲一人的力量还是太弱小了。吸毒之后,除了极个别发小还偶有联系外,程新身边的朋友大都离他而去。“我渴望爱与关怀,可是这太奢侈。我也试图去爱别人,可是别人总躲着我。”戒断、复吸、戒断、复吸……循环往复中,程新被劳教了五六次。尝试了各种戒毒方法,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出现,他又成了最早一批病人。

“在门诊,工作人员把我们当做普通人来看待,给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每天来这里喝药的时候,都是我一天中感到爱和温暖的时候。”程新说。程新也在努力回报着门诊的工作人员。遇到有的病人谩骂工作人员,他会劝阻,还会跑过来安慰工作人员。

“你的安慰,让我看到自己工作的价值,想想你们,我也挺开心的。”许关怡说。

“吸毒让人变得易怒、自闭,就算有爱也难以表达。我也曾经有这样的阶段,找不到人表达这种爱,后来我妈就劝我养狗。”程新说。养狗之后,自己的性格变化很大,温顺了很多。在小区遛狗的时候,程新认识了金蓓(化名)。金蓓也是一名海洛因成瘾者,也在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吃药。相似的遭遇,让两个人走到了一起。

“吸粉的时候,每天一睁眼就想着怎么找钱,找到钱再找粉,还要防着被抓,每天都在担惊受怕。现在再也不用过这种日子了。”金蓓说。

金蓓怀孕了。“她怀孕的时候,我们有什么和怀孕有关的问题,都会问许妈妈,她都耐心地给我们讲解。拿不准的还帮我们找别的医生,我都不知道该怎么感谢她。”程新说。

一年前,程新和金蓓的女儿降生了。这成了两个人现在最开心的事。程新的手机屏保是女儿的照片,手机相册里也存满了女儿和家人的照片。“这一年,我们俩就全心全意陪孩子。一年了,孩子都没生过病,感觉比同龄的孩子都健康。”说起孩子,程新和金蓓的脸上满是笑容。

来门诊时,程新和金蓓常把孩子的照片和工作人员分享。不过他们从来没把孩子带过来。“怕对孩子影响不好。等孩子再大点,我想把美沙酮也停了,我觉得自己应该能够完全戒断了。当年一起吸毒的人,十个有八个死了,剩下两个也把腿弄断了。我是死亡线上走过一遭的,再也不想过那种日子了。”程新说。

“好好工作,努力挣钱,把女儿培养成一个堂堂正正的人。”金蓓给自己的未来做了打算。两口子正在总结自己养狗的经历,筹备做宠物生意。

委员呼吁:美沙酮门诊需要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说起美沙酮社区维持治疗,南京市政协委员庞玉梅颇有感情。她关注这一问题已经有近20年的历史。早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当时在南京市红十字医院担任妇产科主任的庞玉梅就注意到一名叫刘芳(化名)的病人。

“刘芳瘦骨嶙峋的。我甚至怀疑她的身子能不能支撑起她的肚子。”至今庞玉梅依然清晰记得刘芳的样子。可是最让庞玉梅记忆犹新的是:“早上查房的时候总是找不到她,下午又会偷偷回来,几次询问她都支支吾吾。直到后来邻床的孕妇偷偷告诉我,刘芳回去吸毒了。邻床也是刘芳的‘毒友’来访时,听她们聊天中无意发现的。邻床在向我们通报刘芳吸毒的同时,明确提出了换病房的要求。”

“这是我第一次正面接触吸毒者,心里挺复杂的。后来,我告诉自己,我是医生,她是病人,我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庞玉梅说。此后,她开始和刘芳正面接触。

庞玉梅对刘芳说:“不论你做什么,现在你是我的病人。我不想打探你的隐私,但是只有互相配合才能获得双方满意的结果。”刘芳从吸毒开始,周边的人都把她当做异类,庞玉梅则是第一个把她当做普通人的。刘芳的心扉慢慢打开了,她告诉庞玉梅,自己最害怕被另眼相看,并屡屡通过怀孕来躲避治安处罚。

刘芳临产时,庞玉梅和同事们都很紧张,因为以前没有遇过这样的病人。通过医患双方的互相信任和配合,刘芳顺产了。孩子一生下来就有毒瘾,被直接送进了儿童医院。庞玉梅的心里也打翻了五味瓶。

本世纪初,庞玉梅成为南京市白下区政协委员。在一次政协活动中,她了解到了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从此她就开始关注了这个领域。“病人渴望爱与关怀,医生再尽力也只能在医院里给他们爱与关怀。要让病人戒断毒瘾,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努力。作为政协委员,应该把这种现实传播出去,凝聚更多的爱与关怀。”庞玉梅说。

随后,庞玉梅深入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调研,并在白下区政协全会上提交提案。那份提案还成为了区政协重点提案。不过,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所面临的许多问题并非在区一级层面上能解决。庞玉梅利用自己民主党派成员的身份,多次邀请农工党江苏省委青年委员会、农工党南京市委青年委员会一起到美沙酮门诊,大家在了解了美沙酮门诊后,也在不同层面进行了呼吁。

伴随着医改的深入,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又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已经是南京市政协委员的庞玉梅前不久又向南京市政协提交了一份关于美沙酮社区维持治疗的提案。提出了加大投入,多方参与,实现美沙酮社区维持治疗网格化;加强宣传,实现美沙酮社区维持治疗人性化;更多地关心维持门诊的医务人员等建议。

“禁毒办、卫生局等部门都来上门沟通、答复。我感到这些年,大家对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和美沙酮社区维持治疗的认识越来越重视了。我相信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禁毒工作的意见》,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和禁毒工作的明天会更好。”庞玉梅说。(人民政协报驻江苏记者站站长 江迪)